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

建泰高速大金湖服务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30]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或决议,一直重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5] 笔者认为,上述建议尽管符合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且被诸多比较法先例所证成,[86]但如何在我国因地因时制宜地加以实践则需要斟酌。此举并不符合《立法法》,值得商榷。

建泰高速大金湖服务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40]根据提案主体的政治地位及重要性程度,不同主体的提案程序也依次形成了一种由内向外程序关卡越来越细密严格的差序格局。[66]辰光、唐小羊:辽宁劳教人员张斌被殴致死案:中央领导作批示,载《华商晨报》2003年7月11日,第4版。因此,立法法不动规定,由常委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才送有关专门委员会审查。[53] 然而,与上述开放态度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历年提出的超过1500份的审查建议中,仅有3份建议最终导致相关行政法规被废止。从建议的提出到建议被采纳,中间存在着许多规范未涉及的环节,这些环节对案件的走向和建议的命运也都将产生切实的影响。

因此,在加大备案审查工作力度的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积极主动与制定机关沟通交流,了解情况,反馈意见,达成共识,尊重制定机关劳动,提高审查监督实效。在强调执政党统一领导、分工不分家等政治现实的前提下,对其他系统国家机关开展监督的动力不可避免地受到约束。[18]参见李晓辉:《论法理的普遍性:法之公理、通理与殊理》,《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3期,第6页。

法理也是个极具开放性的概念,既可以显明存在于法理命题和论述中,以法理金句的形态表现出来,也可以潜藏在案例、判例、法条等不同载体中,以法理要素的形式散见各处四、学问至境,融会贯通焕生气 教材是一门学问的开始,法理学教材不是普通的法学教科书,而扮演着法学本科生的学问启蒙角色。思想与修辞的完美结合在教材中体现为三个层次: 一是法理表达的精准练达、有力有气。[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第1版。

[6]法理存在者就是法理学教材和研究中的概念、命题、论述等。【期刊名称】《当代法学》【期刊年份】 2018年 【期号】 4 进入专题: 法理学 。

建泰高速大金湖服务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从宏观上看,全书共六编,次序为法理学导论法理学基本概念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的运行法的价值法治与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从法学、法律到法治、从细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理论难度循序渐进、由简入繁。[41]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尤陈俊:《不在场的在场: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之争的背后》,《光明日报》2014年8月13日,第16版。[21]孙国华主编:《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设置详细的关键词索引和人名索引,则主要是学习包括《牛津法理学与法哲学手册》[45]在内的国外教材的惯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法理的科学之灯已点亮,只等莘莘学子萤窗万卷写青春,法理学的问学之路已铺就,只待汗水与激情共同挥笔来逐梦。新版教材在承认民法中法律行为之法理地位的同时,又追索至更具有一般化和普遍性的原理,即广义上的法律行为,将之解释为法律意义上的行为。[5]前引[4],张文显文,第5页。

从知识谱系来看,教材将法的概念、原理、逻辑、体系融贯为一体,又将数据、案例、法条、阐释、论证建构为整体。另外还有经验性写实,例如法学教育的现状。

建泰高速大金湖服务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37]葛洪义主编:《法律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别的发明让人类学会驾驭自然,而法律的发明则令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

教材第十九章法律方法集中体现了法律思维要义,如何将法律渊源中的权利义务发现出来,并通过解释、推理、论证落实为具体的权利义务分配(最明显的标志是裁判),是这一章的主题,也是法律思维的主体。【注释】 *中国政法大学讲师,法学博士。从中国法理学的特殊境遇来看,自1994年第一部以法理学命名的《法理学》[2]教材出版以来,琳琅满目的法理学教材却一直徘徊于法学基础理论的怪圈中,扮演着一张法学的入场券,而没有真正坐上法学之王的宝座。也正是在这门教材的陪伴中,学生们与法学结下了不解之缘。[38][日]穗积重远:《法理学大纲》,李鹤鸣译,魏琼勘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正是法理在不同层次、不同适用范围上的划分,一方面明晰了不同法理之间的界限,克服了模糊性和矛盾性,另一方面则增强了不同法理之间的沟通,使法理之间建立起科学的联系,甚至促进了法理体系的构建。

鉴于统编教材的特殊性,新版教材依然以凝聚共识为主,对未形成共识、存在争议、需要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的法理,并没有纳入其中。例如,教材第二十六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的概括和阐释,既是对历史经验和现实选择的沉淀,又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逻辑推演,还展现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者在法理上的有机统一。

从宏观上看,作为法的基本价值之一的人权价值单独成章,凸出了权利的重要地位。高质量的教材必须具有鲜明的理论观点、丰富的思想含量、较高的学术品味,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对学生具有说服力、吸引力和亲和力,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关于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争论,参见苏力:《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一个概览》,《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3期。与这三种对象相应,也就产生了三种思维,即规则模式的法律思维、依法而治的法治思维和良法善治的法理思维。

三、教学高地,博采众长凝共识 教材的生命在教学,学生是教材全部价值的归宿。用高度凝练的法理一词统摄法理学研究对象,具有中国法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它把人们从有关法理学的杂多表象中解救出来,使人们的目光不再流转于各种各样的论述、命题、范畴之间,而统一到法理之上,实现了从法理存在者到法理存在[6]本身的革命性转变。以人民为主体,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思想的再度升华,彰显出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本色。[18]参见李晓辉:《论法理的普遍性:法之公理、通理与殊理》,《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3期,第6页。

以公正为生命线,则超越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等和人人生而平等的形式平等,而更加注重公共正义以及个案中伸张正义和保护权益。对术业有专攻的法理学专业的硕博研究生而言,教材中各章节所阐释的法理、所引用的格言,既是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线索,有助于研究者顺藤摸瓜进行扩展或批判研究。

使法理学学习有灵活空间,保证了知识记忆与思维深化的功能统一。在影响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材本身的内容、体例和设计是很重要的方面,编者既要科学把握教学的客观规律,使教材符合人们基本的认知规律和学科要求,又要精准参透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材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

(相关讨论参见丰霏:《如何发现法理》,《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2期。公丕祥主编:《法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一部教材如果不能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学生的科学思维,就如没有实效的立法、没有心跳的身体、没有指针的闹钟一样。诸多法理金句凝结着人类共同的实践理性、科学思维和价值取向。法理则穿乎各编中间,并未单独成章成编,这与法理本身的泛在性有关。为保证教材编写的高效和有序,本次修订还专门组建了以主编为统领、以优秀青年学者为主体的统稿小组协助主编统稿,发挥了高校青年教师创新开放的优势,实现了编写形式和内容上的双赢。

教材提供了学问成长的土壤,概念、命题、论述、话语和逻辑被有秩序地编织在教材之中,牵系着学问从萌芽、长大和成熟的全部历程。[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页。

经验的梳理同样不是盘点,而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以法理为目的:由大量数据支撑的我国法学教育之现状,是表明法学教育大国要向法学教育强国转型。包罗万象的论题、丰盈厚重的思想、含英咀华的表达凝结在教材中,开辟出一片求真向善、格物致知、蓬勃向上的法理学学问新境界。

观照是对过去经验的新综合,其目的并不在于积累证据以求得真相,而是为了凭借质料以证所思,即以实证理。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统一、依次递进,是法的逻辑谱系,也是衡量法学理论素养的标准。

有话要说...

最新文章